產經
-
視焦點訊!硅谷銀行的單誰來買?美國VC和PE的代價:5000億美元
"有足夠多的 僵尸公司 估值過高,它們需要重組、價格發現。當然,他們還要調整業務模式,以適應緊縮的信貸、收入不景氣和更高的利率的世界。 "
-
大宗商品貿易巨頭托克:中國需求反彈將耗盡庫存,銅價今年將飆升至歷史新高
托克金屬和礦產聯席主管KostasBintas預計,銅價可能會超過2022年3月達到的每噸10845美元的峰值,甚至可能達到每噸12000美元。
-
全球觀點:蘋果庫克談AI創新提速:發明者有責任保證技術被正確使用,并幫助人類
庫克表示,當前全球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創新速度是非常迅速的,這些技術將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。
-
天天即時看!華爾街最準分析師:危機尚未結束,資金涌入貨幣市場基金將帶來美國股債雙殺
被稱作華爾街最準分析師的美國銀行策略分析師Hartnett表示,由于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,投資者正以疫情爆發以來最大規模涌入貨幣市場基金。Har
-
美國3月服務業和制造業PMI回升,服務業更強勁,但代價是通脹重燃
美國3月服務業PMI初值為53 8,高于2月的50 6,并創下11個月來高位;制造業PMI初值為49 3,高于2月的47 3和市場預期的47,創5個月來新高,但已
-
美團電話會:短視頻平臺對美團的沖擊有限,餐飲外賣將在2023年恢復正常增速 | 財報見聞
美團在電話會上表示,目前抖音外賣等短視頻平臺對美團的影響有限,預計餐飲外賣業務將在2023年恢復正常增速。今年將繼續減少新業務的虧損,對
-
今日熱議:小米電話會:去庫存措施有效 AI大模型方面有積累 | 財報見聞
小米總裁盧偉冰表示,外界有關小米長庫存傳言不準確,但全球消費復蘇仍需要時間,上半年市場仍可能出現下滑。
-
量化大廠招攬“法務高手”,私募“人才大戰”進入深水區
投資圈的“火藥味”
-
【全球獨家】SVB破產背后:高管為了高薪而追逐高風險
雖然銀行將薪酬與ROE掛鉤的做法并不少見,但分析人士稱,SVB試圖在短短3年時間內大幅改變資產存續期的做法,“造成了危險的局面”。為了達到RO
-
他們用ChatGPT方式搞自動駕駛,能告訴你“我在干嘛”
這是首個基于Transformer的駕駛行為描述框架,可以感知和預測駕駛行為。也就是說,輸入車輛視頻后,這個算法可以判斷車輛行為并告訴你:車在做
-
美國2月耐用品訂單環比初值-1%,創2年來最大降幅
盡管核心資本貨物訂單有所增加,但這些數據表明,美聯儲一年來的大舉加息已經抑制了投資計劃。在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和企業利潤增長放緩的情況下
-
天風孔蓉:人工智能已進入從1到N的落地期丨見智研究
不會用AI,遲早被淘汰?
-
熱訊:小米Q4營收660.5億元好于預期 凈利潤同比下滑67% | 財報見聞
2022年全年總收入2800億元,同比下滑14 7%,經調整后凈利潤85億元,同比減少61 4%。本年度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31億元。
-
“ChatGPT之父”推虹膜掃描計劃驗證身份,未來可區分人與AI
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奧特曼旗下公司推出了備受期待的WorldID驗證程序,該系統旨在驗證用戶是一個獨特存在的人類個體。換句話說,用以保證創造密
-
商業活動復蘇強勁!歐元區3月服務業PMI創10個月來新高,而制造業增長乏力
經濟學家稱,歐元區3月的增長“非常不平衡”,幾乎完全由服務業推動,而制造業基本停滯,說明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難以維持生產。
-
全球快資訊丨又一個獨角獸要赴美IPO
豪賭萬億賽道。
-
【播資訊】歐美銀行股重啟跌勢!德銀歐股重挫10% 歐洲銀行股指數跌2.5% 原油跌超3%
德銀AT1債券本周遭大幅拋售,瑞信瑞銀股價今日繼續雙雙下挫,美股銀行股盤前小幅走低,歐元、原油下跌。
-
天天信息:耶倫打臉!為什么監管者沒有預判本次銀行危機?
那些2008年以來為防止全面危機而實施的規則,只是將風險從大銀行轉移到了略低一級別的銀行中。
-
央行本周公開市場回籠資金逾千億,下周3500億逆回購到期
資金寬松之際,本周央行持續通過公開市場回收流動性,累計凈回籠資金規模達1130億元。
-
美團Q4營收601億元超預期,凈虧損降80% | 財報見聞
美團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2 8%至2199 5億元人民幣,高于預期的2177 8億元人民幣,年內凈虧損66 9億元,同比下降71 6%,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下
-
世界觀察:“恐懼情緒利好黃金”!高盛大幅上調目標價至2050美元/盎司
高盛指出,“恐懼”是推動金價上漲的關鍵中短期因素,而當前美國衰退概率上升、銀行業和融資壓力正在加劇“恐懼”。
-
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四部反壟斷法配套規章
重點在如下方面進行了修改、完善與擴充:一是細化反壟斷法的有關規定;二是優化監管執法程序;三是強化有關主體的法律責任。
-
熱議:日本2月核心CPI一年多來首次放緩,但另一關鍵通脹指標創41年新高
能源補貼初見成效,日本2月核心通脹大幅放緩,但剔除新鮮食品和能源的關鍵通脹指標增速加快。市場預計,在通脹的粘性超過預期的情況下,新任央